“卖报,卖报。
秦军已经攻下广西,正向广东发起进攻。”
“伙计,给我来一份报纸。”
“乔兄,上次我来汉中,还有很多报童卖报纸,现在这些报童都不见了。”
晋商商会兴盛号东家杜宝年好奇的问道。
他们晋商商会,在汉中这里只是一个小型商会,都没有自己常住的酒楼,只能到悦来酒楼会谈。
隆昌号东家乔振简单的解释道“现在的工厂很多,这些报童都被送到到工厂当学徒。
卖报才能挣多少钱,一个月挣不到一两银币。
现在书报亭多了起来,也挤占了报童的生存空间。
工厂当学徒,一个月可是有三两银币。
现在的家长都很精明,上小学有助学贷款,毕业进厂工作一两年就能赚回来。
家里舍不得上学的钱,想让孩子尽快赚钱,也能送去工厂当学徒。
现在工厂男女学徒都要,特别是女织工非常紧缺。”
乔振边说着话,边走进悦来酒楼的包间中。
“我上次离开,看到汉中这里很多工厂产品都积压了。
听说还有工人闹饷,都惊动了秦王。
听你这个意思,工厂又发展起来了。”杜宝年疑惑的问道。
他就是看到汉中工厂已经饱和,这才犹豫要不要来汉中开工厂。
现在开工厂太赚钱了,比走商更赚钱。
“你说的这个事,那都是老黄历,秦王发动对两广的战争,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打下广西。
我估计再有一年时间,打下广东不难。
两广地区,那可是有数千万人口。
那里没有经过战乱,人口极多。
你看四川就知道,照比大明的黄册,多出来四分之一人口。
这些都是想要规避人头税,隐瞒下来的人口。
之前因为不断有小规模战争,道路几乎都会封锁。
我们这里的很多货物,都没办法运到两广交易。
现在两广市场开放,它们能消化掉大多数工厂的库存。
秦王的军事行动,又大量采购各种物资,也间接救活了很多工厂。
现在蜀商商会,招募大量的工匠,去两广那里开工厂。
汉中一大批,手艺精湛的工匠,全部都被蜀商商会招募走。
汉中这里的工厂缺人,学徒工最便宜,肯定会大量招募学徒工。”
乔振像自己的老朋友,简单介绍汉中这里的工业形势。
“乔兄,听你这么一说,现在来汉中建造工厂,还能有赚头。”杜宝年有些期待的询问道。
乔振摇了摇头,喝了口茶,给杜宝年分析道
“晚了,现在入场很晚了。
我之前为了运货更安全方便,组建了一个马帮。
隆昌马帮需要大量的马车,我又成立了一个生产马车的工厂。
我入行还算早,那时只要花钱,买到专利技术,就能开工厂。
建造一个工厂,就有源源不断的订单。
现在只靠秦王府售卖的公开专利技术,只能混口饭吃,没办法做大做强。
只有自己独门的技术,才是一个工厂安生立命的根本。
比如我的隆昌马车行,所有马车都是空心钢骨轮子,轴承也是钢制。
我们隆昌马车的质量,非常适合跑远距离运输。
木制轮子的马车,根本竞争不过我。
没有独门技术,一家新工厂想在汉中生存下去,那实在是太难了。
我建议你去两广地区,那里还没有被秦军攻下。
工业市场现在是一片荒芜,非常适合去开荒。
只要去两广建厂,肯定稳赚不赔。
要不是我把银币,都投入到马帮的建设上,我也想去两广地区建厂。”
杜宝年站起身,冲着乔振抱了抱拳,感谢道“谢谢乔兄为我解惑,我去考察一下汉中的工业。
看一下哪个行业适合我这种资金颇多,但入场晚的商家。”
杜宝年接着与乔振喝酒,他说着这段时间晋商的思想变化。
他们晋商已经分裂,以范王梁黄等八家为主的晋商,他们与后金绑定太深,利用晋商的人脉,投资后金。
他们这些晋商小家族,船小好掉头,大部分都来汉中,把资源投到秦王这里。
大部分都做着老本行,前往河套地区与蒙古人做生意。
特别是这段时间高度发展的毛纺织与生畜贸易。
………………………………
“杜兄,过去这么长时间,你选择好进入哪个行业吗?”
乔振好奇的问道。
杜宝年又约他来悦来酒楼,这应该是下定决心。
“乔兄,我是来照顾你的生意,我已经采购一大批机器,准备先把机器运到桂林。
你们
第213章 商贾闲聊 周边局势(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